黄河入海泥沙扩散与河海相互作用

被引:18
作者
李广雪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海洋沉积开放研究实验室
关键词
悬浮泥沙扩散;切变锋;异重流;遥感;黄河口;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9.03.001
中图分类号
P512.32 [湖泊、海洋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根据黄河口卫星遥感数据和河口滨海区水文、泥沙实测资料,对河口区洪水的平面扩散和含沙水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洪水期,河口高高潮到低低潮线之间主河道两侧存在大范围漫流区,片状水流汇入网状汊沟入海,主河槽过流仍很明显,随着流量减小,漫流现象减弱乃至消失,推测口门区主河道的造床流量约1000m3/s;TM1~3合成与TM6温度制图发现,在河口浅水区存在河海相互作用的混合带,混合带宽度与河流流量成正比,混合带中富集了大量悬浮泥沙,造成河口区快速沉积,黄河口滨海区切变锋常在此带中形成,实测锋带的总密度高于围域水体,表明切变锋具有二次发射异重流的能力。将实测获得的水体含沙量C、盐度S、流速V、水体剩余密度σt(与温度、盐度有关)、水体总剩余密度σ及水层厚度h进行聚类分析,对黄河口滨海区不同河流来水来沙条件下的水层进行分类,并对各种水层特征及水层垂向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即洪水期滨海区属不均匀流体,成层性明显,河口来水来沙对其分层起重要作用,共区分出6种典型水层,三种异重羽状流层(高、中、低)在大水期经常发生,频率达42.5%。中水期区分出5种水层类型,明显反映出盐水的作用加强,河流作用表现在异轻羽状流层的存在;枯水期
引用
收藏
页码:4 / 13+130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