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早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9
作者
李关土
董世钧
李春寿
张云康
机构
[1]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2] 中国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杂交早稻;配合力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310.3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选用4个籼型不育系,3个恢复系配组,测定了不完全双列杂交12个组合中12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杂交早稻的主要产量性状(株高、单株有效穗、穗长、每穗粒数、千粒重)和品质性状(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垩白),以不育系和恢复系一般配合力的作用为主,而单株产量、结实率和胶稠度则受特殊配合力作用的影响。配合力方差组分分析表明,在亲本选择中,应特别注意不育系的株高、穗长、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性状;而恢复系则应注意单株产量、单株有效穗、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直链淀粉含量、糊化温度和垩白性状。试验认为金23A为较好的早杂不育系,T258为较好的恢复系。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杂交稻若干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初步研究 [J].
谭震波 ;
况浩池 ;
阴国大 ;
陈国良 ;
赵甘霖 ;
左永树 .
杂交水稻, 1993, (02) :34-36
[2]   早稻杂交稻米质遗传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陈玉虎 ;
潘晓飚 ;
屈为栋 ;
张云康 ;
闵捷 .
浙江农业科学, 1993, (02) :53-55
[3]   籼型杂交稻品质性状与其亲本关系的初步研究 [J].
梁敬焜 ;
梁承邺 ;
张隆芬 ;
陈宝源 ;
何炳森 .
中国水稻科学, 1988, (03) :111-116
[4]   杂交水稻主要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初步研究 [J].
周开达 ;
黎汉云 ;
李仁端 ;
罗光鉴 .
作物学报, 1982, (03) :145-152
[5]   粳型杂交水稻优势和配合力的初步研究附视频 [J].
王仁春 .
浙江农业科学, 1981, (05) :20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