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中部城市群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的污染特征研究

被引:46
作者
马雁军 [1 ]
王江山 [2 ]
王扬锋 [1 ]
刘宁微 [1 ]
洪也 [1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
[2] 辽宁省气象局
关键词
可吸入颗粒物; 平均浓度; 污染特征; 辽宁中部城市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6年8月—2007年10月辽宁中部沈阳、鞍山、抚顺和本溪4城市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和PM1及同期气象因子监测资料,分析了可吸入颗粒物分布特征、污染水平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受区域天气系统的影响,4城市PM10和PM2.5的日平均浓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区域分布特征;PM10超标率冬季为最高;PM2.5日平均浓度占PM10比例夏季和冬季最大;PM10、PM2.5与PM1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PM10与风速、温度呈负相关,PM2.5和PM1与能见度、风速、温度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珠江三角洲大气灰霾导致能见度下降问题研究 [J].
吴兑 ;
毕雪岩 ;
邓雪娇 ;
李菲 ;
谭浩波 ;
廖国莲 ;
黄健 .
气象学报, 2006, (04) :510-517+538
[2]   辽宁中部城市群主要大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的数值模拟 [J].
马雁军 ;
王扬锋 ;
刘宁微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6, (02) :6-10
[3]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分布及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J].
马雁军 ;
刘宁微 ;
王扬锋 .
气象科技, 2005, (06) :527-532
[4]   当前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几个特征 [J].
任阵海 ;
万本太 ;
苏福庆 ;
高庆先 ;
张志刚 ;
洪钟祥 ;
胡非 ;
程水源 .
环境科学研究, 2004, (01) :1-6
[5]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马雁军,杨洪斌,方志刚,张云海.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05)
[6]  
辽宁中部城市群大气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 马雁军,杨洪斌,方志刚,张云海.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03 (05)
[7]   北京市大气能见度规律及下降原因 [J].
宋宇 ;
唐孝炎 ;
张远航 ;
胡敏 ;
方晨 ;
曾立民 .
环境科学研究, 2003, (02) :10-12
[8]   北京市区大气污染的时空特征 [J].
于淑秋 ;
林学椿 ;
徐祥德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92-99
[9]  
我国4个大城市空气PM2.5、PM10污染及其化学组成[J]. 魏复盛,滕恩江,吴国平,胡伟,W.E.Wilson,R.S.Chapman,J.C.Pau,J.Zhang.中国环境监测. 2001(S1)
[10]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olvent extractable organic compounds in PM2.5 aerosols in Hong Kong[J] . Mei Zheng,Ming Fang,Fu Wang,K.L To.Atmospheric Environment . 2000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