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机制——基于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调查

被引:16
作者
陈传明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机制; 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意愿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59.9 [自然保护区];
学科分类号
090705 ;
摘要
利用文献调研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利益相关者分析法、机会成本法和意愿调查法等,分析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社区居民的影响,从生态补偿主体、客体、标准、资金来源和方式等方面探讨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大部分社区居民对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保护区的建立使大多数社区居民收入减少,而社区居民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社区居民面临着缺少资金、补偿制度缺失和缺乏生产技术等问题;根据利益相关者分析和意愿调查,确定闽西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的主体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各级政府、受益企业和旅游部门,生态补偿客体为社区居民;依据发展权限制的损失和社区居民的受偿意愿,制定生态补偿的标准为每户每年3800~5000元;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提出生态补偿资金来源主要为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财政专项基金;提出了生态补偿方式为以资金补偿为主,实物与政策补偿为辅。
引用
收藏
页码:127 / 13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J].
陈传明 .
地理科学, 2011, 31 (05) :594-599
[2]   论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及实施路径 [J].
黄寰 .
社会科学研究, 2010, (01) :108-113
[3]   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补偿标准探讨:以重庆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邱婧 ;
涂建军 ;
王素芳 ;
张红梅 ;
邓聪 .
贵州农业科学, 2009, 37 (05) :163-165
[5]   基于社区参与的生态补偿研究——以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工程为例 [J].
潘少兵 ;
任晓冬 .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03) :35-39
[6]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J].
母学征 ;
郭廷忠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3) :10101-10102+10134
[7]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及其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以广西大瑶山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黄承标 ;
罗保庭 ;
杨钙仁 ;
谭海明 ;
廖日香 ;
覃琨 .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20) :8599-8601+8627
[8]   对生态补偿概念及两个研究层面的反思 [J].
谢剑斌 ;
何承耕 ;
钟全林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8, (02) :57-64
[9]   生态补偿与林缘社区的可持续生计——以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韦惠兰 ;
冯茹 ;
范文安 .
农村经济, 2008, (04) :62-65
[10]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问题研究——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案例分析 [J].
戴轩宇 ;
李升峰 .
河南科学, 2008, (04) :47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