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耐旱种质鉴定和相关根系性状的遗传与QTL定位

被引:37
作者
刘莹
盖钧镒
吕慧能
王永军
陈受宜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南京,南京,南京,南京,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生物技术开放实验室,北京,北京
关键词
大豆; 耐旱性; 根系性状; 相关; 遗传;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QTL定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5.1 [大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从301份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性大豆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系)中按根系类型选取59份,在苗期干旱胁迫和非胁迫条件下对地上部和地下部性状进行2年重复鉴定,发现材料间性状隶属函数值具有丰富遗传变异,以株高、叶龄、根干重和茎叶干重隶属函数的算术平均数为抗旱综合指标从中筛选出汉中八月黄、晋豆14,科丰1号,圆黑豆等强耐旱型(1级)和临河大粉青、宁海晚黄豆等干旱敏感型(5级)材料。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与耐旱隶属函数平均值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耐旱性的根系性状指标。利用“科丰1号×南农1138 2”(1级×4级)衍生的RIL群体为材料,对耐旱相关根系性状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法进行遗传分析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两亲本间比根干重、比总根长、比根体积的遗传均为两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模型,后两者主基因间有连锁(重组率分别为4.30%和1.93%);主基因遗传率为62.26%~91.81%,多基因遗传率为2.99%~24.75%;耐旱相关根系性状各主要由1对主基因控制,另1对效应较小。QTL分析检测到5、3、5个QTLs分别控制比根重、比根总长、比根体积,位于N6 C2、N8 D1b+W、N11 E、N18 K连锁群上。3性状各有1个贡献率大的QTL(Dw1,Rl1,Rv1),而且均位在N6 C2的STAS83T STAS86T相同距离的区段上,其他QTLs效应均较小。分离分析与QTL定位的结果相对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855 / 8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植物数量性状遗传体系.[M].盖钧镒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
  • [2]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M].张正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
  • [3] 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检测调整方法及其在大豆NJRIKY群体的应用
    王永军
    喻德跃
    章元明
    陈受宜
    盖钧镒
    [J]. 作物学报, 2004, (05) : 413 - 418
  • [4] 大豆5个花叶病毒株系抗性基因的定位
    王永军
    东方阳
    王修强
    杨雅麟
    喻德跃
    盖钧镒
    吴晓雷
    贺超英
    张劲松
    陈受宜
    [J]. 遗传学报, 2004, (01) : 87 - 90
  • [5] 大豆抗旱性评定方法探讨
    刘学义
    [J]. 中国油料, 1986, (04) : 25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