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底斯带桑巴区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类的确定及构造意义

被引:26
作者
和钟铧
杨德明
王天武
机构
[1] 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SHRIMP测年; 地球化学; 构造意义; 花岗岩类; 桑巴区; 西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桑巴区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嘉黎断裂之北,呈近东西向分布于桑巴、建多等地。岩石类型主要有巨斑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闪长岩(TW1530)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7.2±1.6Ma,黑云母花岗岩(TW1637)年龄为121.2±1.7Ma,表明桑巴区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桑巴区花岗岩类为高钾钙碱性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时代的花岗岩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变的构造环境。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出现预示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造山作用的结束,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至此进入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并一直持续至晚白垩世竟柱山组沉积之前。
引用
收藏
页码:185 / 19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冈底斯带巴嘎区二云母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定年
    和钟铧
    杨德明
    王天武
    郑常青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03) : 302 - 307
  • [2] 冈底斯地壳碰撞前增厚及隆升的地质证据:岛弧拼贴对青藏高原隆升及扩展历史的制约
    丁林
    来庆洲
    [J]. 科学通报, 2003, (08) : 836 - 842
  • [3] 冈底斯弧弧后早白垩世裂谷作用的沉积学证据
    张开均
    夏斌
    夏邦栋
    王冠民
    张孟群
    李永铁
    叶和飞
    [J]. 沉积学报, 2003, (01) : 31 - 37+65
  • [4] 青藏高原地质科学研究的新进展
    李廷栋
    [J]. 地质通报, 2002, (07) : 370 - 376
  • [5] 论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冈底斯岛弧花岗岩带
    耿全如
    潘桂棠
    郑来林
    刘宇平
    孙志明
    欧春生
    王小伟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1, (02) : 16 - 22
  • [6] 青藏高原大地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M].赵政璋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 [7]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潘桂棠等著;.地质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