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于”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128
作者
郭锡良
机构
[1]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介词; 《汉语大字典》; 副动词; 处所; 时间词; 于”字结构; 祭祀对象; 宾语; 语法作用; 意义虚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2 [词类];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从考证甲骨文中"于"字用作动词出发,肯定介词"于"来源于"去到"义的动词"于"。它最先是介绍行为的处所,扩展介绍行动的时间,再扩展介绍祭祀的对象。到了西周金文中,更扩大为介绍动作涉及的各种对象,所搭配的动词也更广泛,语义关系也更复杂。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多个变体,它们只是先后不同的假借字或"之于"的合音。语法作用方面的变化主要是所带宾语有了谓词性结构,它可以用在形容词的后面引进比较的对象。还进一步虚化,成为构成复音连词的语素。汉代以后介词"于"开始衰亡,逐渐被"在"等多个介词所取代。最后从方法论的角度批评了《古书虚字集释》和《汉语大字典》对介词"于"的训释。
引用
收藏
页码:131 / 138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