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 高粱的杂种优势,至晚在本世纪初已被发现,但由于高粱花器的特点(完全花、小型花、单实果),使优势的利用受到严重限制,直至1964年 Stephens 育成 C.K60雄性不育系后才得到解决。因此在高粱杂种优势方面缺乏经典性的研究资料。Conner 与 Karper(1927),Sieg Linger(1932)研究了植株高度的优势表现。Karper 与 Quinby(1937)以Dwarf yellow milo.Blackhull kafir.Hegari、Spur feterita Dwarf broom corn、Sumared kafir 为亲本试材,研究了植株高度、分蘖数、生育期、单株茎秆重、单株粒重等性状的优势表现,并以显性说加以解释。Quinby和 karper(1948)报告了不同等位基因在杂种生长中的作用。1963年 Quinby 又发表了“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