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量和时期对不同品种冬小麦产量和耗水特性的影响

被引:39
作者
黄玲 [1 ]
高阳 [1 ]
邱新强 [2 ]
李新强 [1 ]
申孝军 [1 ]
孙景生 [1 ]
巩文军 [3 ]
段爱旺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2] 河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3] 河南省焦作市广利灌区管理局
关键词
灌溉; 土壤; 水分;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耗水特性;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明确品种更替过程中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变化规律,以及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于2010-2012两个生长季选取河南中北部建国以来不同年代的7个主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田间设置三个水分处理下(W0,返青后不灌水;W1,拔节期灌水;W2,拔节和灌浆期分别灌水),研究了冬小麦的耗水特性、产量构成因素、收获指数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更替过程中,冬小麦总耗水和土壤贮水消耗与年代差异不显著,而受降雨和灌溉影响较大。从20世纪50年代至现在,90年代及以后的冬小麦品种千粒重在41g以上,明显高于早期品种。两年生长季冬小麦籽粒产量增加58.4%和41.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396和362kg/hm2;收获指数增加37.0%和18.0%,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2和0.1;WUE增加55.3%和40.8%,平均每次更替增加0.11和0.10kg/m3。现代品种源、库关系得到改善,千粒重大幅度增加和收获指数增加是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籽粒产量和WUE由品种和水分互作效应决定,在拔节期和灌浆期灌水可明显提高籽粒产量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差异分析 [J].
邱新强 ;
黄玲 ;
高阳 ;
段爱旺 ;
巩文军 ;
梁春生 .
灌溉排水学报, 2012, 31 (02) :25-29
[2]   推迟拔节水及其灌水量对小麦耗水量和耗水来源及农田蒸散量的影响 [J].
王红光 ;
于振文 ;
张永丽 ;
王东 .
作物学报, 2010, 36 (07) :1183-1191
[3]   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及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 [J].
褚鹏飞 ;
王东 ;
张永丽 ;
王小燕 ;
王西芝 ;
于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9, (04) :1306-1315
[4]   灌溉量和灌溉时期对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J].
王德梅 ;
于振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9) :1965-1970
[5]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演变特征 [J].
王士红 ;
荆奇 ;
戴廷波 ;
姜东 ;
曹卫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6) :1255-1260
[6]   小麦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特性及对灌溉制度的响应 [J].
董宝娣 ;
张正斌 ;
刘孟雨 ;
张依章 ;
李全起 ;
石磊 ;
周永田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9) :27-33
[7]   30余年来北部冬麦区小麦品种产量改良遗传进展 [J].
周阳 ;
何中虎 ;
陈新民 ;
王德森 ;
张勇 ;
张改生 .
作物学报, 2007, (09) :1530-1535
[8]   不同年代冬小麦品种产量性状和生理生态指标差异分析 [J].
王振华 ;
张喜英 ;
陈素英 ;
裴冬 ;
孙宏勇 ;
卢香兰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3) :75-79
[9]   不同灌水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J].
肖俊夫 ;
刘战东 ;
段爱旺 ;
刘祖贵 ;
李晓东 .
灌溉排水学报, 2006, (02) :20-23
[10]   不同供水条件对冬小麦根系分布、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J].
王淑芬 ;
张喜英 ;
裴冬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02) :2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