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相古油藏及可溶有机质再生烃气能力研究

被引:14
作者
郑伦举 [1 ]
王强 [1 ]
秦建中 [1 ]
何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2] 中国地质大学
关键词
海相古油藏; 可溶有机质; 热压模拟实验; 再生烃气潜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通过大量样品的封闭体系热压模拟实验,对比研究了不同性质、不同组成海相古油藏及可溶有机质热裂解再生烃(气)能力及其产率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海相古油藏与可溶有机质的再生烃气能力大小为:凝析油>轻质油>正常原油>志留系沥青砂岩≥稠油≥低成熟固体沥青≥含沥青灰岩>稠油油砂>氧化固体沥青;其再生烃气能力除与岩性、赋存状态、演化程度等有关外,主要受所含可溶有机质性质和组成的制约;可溶有机质再生烃过程是干酪根生烃的延续,其生烃气潜力与干酪根烃源岩相当,当其达到高过成熟阶段时,可以作为新的轻质油气或者天然气来源。
引用
收藏
页码:390 / 3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塔里木发现和证实两种裂解气 [J].
赵孟军 ;
曾凡刚 ;
秦胜飞 ;
卢双舫 .
天然气工业, 2001, (01) :35-38+8
[2]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J].
赵孟军 ;
张水昌 ;
廖志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4) :47-49+56
[3]   原油裂解成气模拟实验、产物特征及其意义 [J].
王振平 ;
付晓泰 ;
卢双舫 ;
曲佳燕 .
天然气工业, 2001, (03) :12-15+10
[4]  
碳酸盐岩油气生成模拟方法[M]. 石油工业出版社 , 高岗等著, 2000
[5]  
Calculated volume and pressure changes during the thermal cracking of oil to gas in reservoirs. Barker 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 Bulletin . 1990
[6]   油裂解生气是海相气源灶高效成气的重要途径 [J].
赵文智 ;
王兆云 ;
张水昌 ;
王红军 ;
王云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5) :589-595
[7]   叠合盆地天然气的重要来源——分散可溶有机质 [J].
刘文汇 ;
张建勇 ;
范明 ;
高波 ;
张殿伟 ;
郑伦举 .
石油实验地质 , 2007, (01) :1-6
[8]  
Experimentalsimulation in a confined system and kinetic modeling of kero-gen and oil cracking. Behar F,Kressmann S,Rudkiewicz L,et al. Organic Geochemistry . 1992
[9]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gas generation from coals and a marine kerogen[J] . F. Behar,M. Vandenbroucke,S.C. Teermann,P.G. Hatcher,C. Leblond,O. Lerat. &nbspChemical Geology . 1995 (3)
[10]  
Experimental simulation of gas generation from coals and a marine kerogen. F. Behar M. Vandenbroucke S. C. Teermann P. G. Hatcher C. Leblond and O. Lerat. Chemical Geology .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