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河北平原土壤重金属人为污染的富集因子分析
被引:30
作者:
郭海全
[1
]
郝俊杰
[2
]
李天刚
[1
]
赖燕玲
[2
]
孔凡合
[2
]
刘树兴
[1
]
机构:
[1]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
[2] 河北省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
来源:
关键词:
富集因子;
人为污染;
重金属;
环境影响评价;
河北平原;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0.04.017
中图分类号:
X53 [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120405 ;
摘要:
在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自然异常与人为异常往往同时存在,因此要判断环境污染状况,从自然异常中分离人为异常是十分重要的。文章根据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采用富集因子来判别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人为污染情况。以4 km2为一个评价单元,选择Zr为标准化元素,分别以河北太行山区岩石平均值及该评价单元所对应的深层土壤样品的分析值为地球化学背景,计算得到了河北平原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两组富集因子值,分别用EF和CEF表示。结果表明,除As、Ni外,其它重金属元素的EF和CEF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按CEF计算结果,该区表层土壤约有50%的区域(约40 000 km2)发生了1级轻微的重金属污染;As、Cr、Cu、Ni、Pb、Zn约有1%~5%的少部分区域发生了2级中度以上重金属污染;Cd、Hg达到2级中度污染的面积为河北平原总面积的14.7%和49.6%,达到3级显著污染级别以上分别为1.1%(880 km2)和12.6%(10 080 km2)。重金属污染主要分布在工矿区(如冀东北部地区的铁矿集区、白洋淀及周边的小冶炼厂集中区)、污灌区(如唐海县的Cd异常、石家庄及其南部的河两岸的多金属异常)、大中城镇(Hg异常)。河北平原的实例研究表明,应用富集因子可有效区分重金属污染的自然影响和人为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86 / 791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