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溧阳6级地震震源构造的研究

被引:23
作者
叶洪
张文郁
于之水
夏勤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茅东断裂带; 地震; 地震震源; 余震; 应力降; 应变阶跃; 震源参数; 震源体积; 震源机制解; 震源机制; 视应力; 断层错动; 地震断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地震发生在北东向茅山活动断裂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活动断裂的交汇部位。本文研究了主震与若干余震的震源机制解,并应用零矢量方法确定了地震破裂面的走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震是在北东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沿着茅山断裂带东支发生了右行走滑错动兼有正断层性质的倾滑分量。根据对余震的观测可知,溧阳地震的震源体积与b值均偏小。运用Wyss方法及Gibo Wicz经验公式粗略估算了溧阳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与视应力。同时,根据野外地质观察指出,该地区之所以在最近五年来重复发生两次破坏性地震,可能与北西向芳山-老虎山断裂带的左行错动引起北东向茅山断裂带闭锁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27 / 38
页数:12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