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笔录类证据制度探析

被引:17
作者
邓陕峡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
[2] 成都大学法学系
关键词
证据分类; 笔录类证据; 证据属性; 瑕疵证据; 鉴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录类证据在诉讼中形成,由特定人员制作,具书面特征。其制作强调及时、纪实和合法。笔录类证据有助案件信息发现,将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连接起来,固定证据材料,反映取证过程,有的还具情景再现功能。搜查、提取、扣押笔录和审判笔录应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询问与讯问笔录属于人证范畴,不宜纳入笔录类证据范围,且应当限制询问、讯问笔录在庭审中的过量适用,促使审理形式从"笔录为中心"转向"证人为中心"。真实性与可靠性保障不足已成为影响笔录类证据适用的重要问题,解决之道在于细化笔录制作规范和强化笔录证据制作的外部监督机制,落实见证人制度,扩大全程录音录像适用范围,确立笔录制作相关人员出庭制度和辩护律师在场权。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见证人制度的实施有待规范.[N].安宁;.检察日报.2011,
  • [2] 同步录音录像也会“笔录不实”?.[N].崔洁;肖水金;张目;.检察日报.2007,
  • [3] 走出“笔录”的误区.[N].何家弘;.检察日报.2001,
  • [4]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
  • [5] 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研究.[M].张智辉; 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6] 俄罗斯联邦刑事诉讼法典.[M].黄道秀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 [7] 刑事诉讼法.[M].林钰雄;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8] 证据法学.[M].何家弘;刘品新著;.法律出版社.2004,
  • [9] 伟大的道路.[M].[美]艾格妮丝·史沫特莱(A·Smedley) 著;梅念 译.三联书店.1979,
  • [10] 两岸刑事证人出庭作证制度之比较
    罗海敏
    [J]. 证据科学, 2012, 20 (03) : 330 - 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