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区域综合评价及空间差异分析——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被引:5
作者
许素 [1 ]
周勇 [1 ]
郧文聚 [2 ]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2]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关键词
建设用地; 集约利用; 空间差异; 荆州市;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07.22.132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从宏观层面对市域范围内8县市区建设用地进行了综合集约利用水平评价。从区域空间的角度,建立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县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探索了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规律,并指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荆州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分异的主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6907 / 690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 [J].
顾湘 ;
姜海 ;
曲福田 .
资源科学, 2006, (06) :112-119
[2]   基于层次分析的城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J].
翟文侠 ;
黄贤金 ;
张强 ;
钟太洋 ;
马其芳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96-102
[3]   包头市工业用地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初步研究 [J].
甄江红 ;
成舜 ;
郭永昌 ;
张敏 .
经济地理, 2004, (02) :250-253
[4]   信息能力国际比较的主成分分析法 [J].
缪仁炳 ;
徐朝晖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2, (03) :1-5
[5]   西部大开发中的各省区区位优势的多层次的主成分分析 [J].
张宏培 ;
杨大成 .
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1, (05) :31-38
[6]   城市土地高效集约化利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J].
赵鹏军 ;
彭建 .
资源科学, 2001, (05) :23-27
[7]   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苏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J].
龙花楼 ;
蔡运龙 ;
万军 .
地理学报, 2000, (06) :719-728
[8]   集约利用土地——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利用的重要方向 [J].
董黎明 ;
袁利平 .
中国土地科学, 2000, (0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