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围封年限对典型草原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107
作者:
单贵莲
[1
,2
]
徐柱
[1
,3
]
宁发
[1
,2
]
马玉宝
[1
]
李临杭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2]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
[3] 农业部草地资源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典型草原;
围封年限;
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针对退化草地恢复与合理利用问题,选取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自由放牧草地为对照,进行不同围封年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重度退化草地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群落生产力与物种多样性增加,群落结构和各物种的优势地位发生较大改变。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群落盖度与密度增加,到14年达最大,之后降低,高度和产量持续增加,围封25年达最大。草地由星毛委陵菜+冷蒿+克氏针茅演替为羊草+糙隐子草+麻花头。经5年围封,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随围封年限的延长,物种丰富度继续增加,到围封14年达最大,但由于围封14年后形成以羊草为单优势种的群落,物种均匀度及多样性降低。之后,随围封年限的继续延长,群落逐步趋于稳定,均匀度和多样性增加。群落相似性分析证明,采用生长季围封措施后,围封样地与未围封对照间的相似性降低,表明围封在改变群落的环境条件上也具有较好的效果。生长季围封调制干草,其他时间轻度放牧利用的管理方式可保证退化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综合考虑群落结构、产量及物种多样性,认为14年是较适宜的围封年限。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