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社会中“社会容纳力”的缺失与重塑——理论阐释与案例分析

被引:10
作者
王建民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个体化社会; 社会容纳力; 制度容纳力; 文化容纳力;
D O I
10.19624/j.cnki.cn42-1005/c.2010.02.015
中图分类号
C912.3 [社会关系、社会约制];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社会生活个体化程度增加和社会容纳力弱化是市场化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容纳力"可理解为家庭、企业、社区、政府等社会单位在组织与道德双重层面对分散化的个体社会成员的吸纳能力和保障能力,主要包括"制度容纳力"和"文化容纳力"两个方面。"钓鱼执法事件"和"杨丽娟追星事件"体现了社会容纳力在制度与文化层面的缺失。我们需要在"组织-制度"、"文化-价值"双重层面重塑"社会容纳力",以化解人们在个体化生活中所经历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困扰。
引用
收藏
页码:104 / 10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大众传媒的瓦釜时代.[N].杜骏飞;.南方周末.2007,
[2]  
风险社会.[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著;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
[3]  
后现代伦理学.[M].(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张成岗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4]  
社会学与哲学.[M].(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梁栋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5]  
自由与资本主义.[M].(德)乌尔里希·贝克(UlrichBeck);(德)约翰内斯·威尔姆斯(JohannesWillms)著;路国林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6]  
社会变迁.[M].(美)奥格本著;王晓毅;陈育国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