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带在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中的应用

被引:51
作者
倪九派
傅涛
卢玉东
魏朝富
机构
[1]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重庆
[3] 重庆
关键词
缓冲带; 农业非点源污染; 防治;
D O I
10.15985/j.cnki.1001-3865.2002.04.016
中图分类号
X501 [环境污染源];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摘要
论述了缓冲带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机理和效果 ,分析了影响缓冲带功能的各个因素。缓冲带能有效地控制土壤与土壤养分的流失 ,其建设与管理在整个生态环境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缓冲带对径流中营养物质氮和磷的吸收上 ,对较大区域环境水质影响的研究不曾多见。为达到防治非点源污染的更好效果 ,应对缓冲带的设计及各种缓冲带合理配置与布局作更深入的研究 ,并要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1+251 +25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大港湿地保护研究 [J].
张义文 ;
张军海 ;
高新法 ;
魏福利 ;
不详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 2001, (04) :91-94
[2]   多目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方法研究 [J].
尹君 ;
刘文菊 .
农业工程学报, 2001, (04) :160-164
[3]   GIS支持下三峡库区典型小流域土壤养分流失量预测 [J].
蔡崇法 ;
丁树文 ;
史志华 ;
黄丽 ;
张光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9-12
[4]   美国土地利用的生物环境保护工程措施——缓冲带 [J].
秦明周 .
水土保持学报, 2001, (01) :119-121
[5]   坡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过程研究进展 [J].
许峰 ;
蔡强国 ;
吴淑安 .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1) :82-87
[6]   坡地等高植物篱带间距对表土养分流失影响 [J].
许峰 ;
蔡强国 ;
吴淑安 ;
张光远 .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1999, (02) :24-30
[7]  
中国水土保持概论[M]. 农业出版社 , 辛树帜,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