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元素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被引:8
作者
许淑梅
翟世奎
张爱滨
张怀静
卢海建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RSE; 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亲碎屑元素; 粒度和粒控效应; 长江口外缺氧区;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2007.03.001
中图分类号
P596 [区域地球化学、景观地球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对取自长江口外缺氧区及其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粒度组成和元素(主要包括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和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析与测试,对长江口外缺氧区缺氧环境对元素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Redox sensitive elements,简称RSE)分布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亲碎屑元素丰度的分布显示出明显的粒控效应,而氧化还原敏感元素的分布受粒度效应的制约很弱,主要受离岸缺氧区还原环境的制约,具有在缺氧区富集的特点。缺氧环境对RSE分布的影响超过了元素的粒控效应,从而使研究区RSE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氧化还原环境效应。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口外缺氧区沉积物中氧化还原敏感性元素的“粒控效应” [J].
张晓东 ;
翟世奎 ;
许淑梅 ;
张爱滨 ;
卢海建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5) :868-874
[2]   长江口外氧的亏损 [J].
李道季 ;
张经 ;
吴莹 ;
梁俊 ;
黄大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8) :686-694
[3]   黄河、长江、中国浅海沉积物化学元素丰度比较 [J].
赵一阳 ;
鄢明才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2, (13) :1202-1204
[4]   现代黄河三角洲ZK226孔岩心Pb、Al、Fe、Mn和Cu的地球化学 [J].
业渝光 ;
和杰 ;
刁少波 ;
宋苏顷 ;
蔡善琪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4) :25-33
[5]   黄海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J].
王金土 .
地球化学, 1990, (01) :44-53
[6]   长江口海域铜的地球化学初步讨论 [J].
王正方 .
地球化学, 1990, (01) :90-96
[7]   黄河、长江、珠江沉积物中粘土的矿物组合、化学特征及其与物源区气候环境的关系 [J].
杨作升 .
海洋与湖沼, 1988, (04) :336-346
[8]   长江口表层沉积物中Fe,Mn,Zn,Co,Ni的地球化学特征 [J].
陈松 ;
许爱玉 ;
骆炳坤 ;
廖文卓 .
台湾海峡, 1987, (01) :13-19
[9]   东海陆架沉积物的中子活化分析和地球化学研究 [J].
李岫霞 ;
钱杏珍 ;
李培泉 ;
卢光山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6, (05) :566-572
[10]   中国海大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的若干模式 [J].
赵一阳 .
地质科学, 1983, (04) :307-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