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对照研究

被引:1
作者
甘立军
丁乃喜
张春卉
李清贤
魏广和
张慧玲
王悦强
机构
[1]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2]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山东济宁
[3] 山东济宁
关键词
缓再流; 冠状动脉; 腺苷; 维拉帕米;
D O I
10.13929/j.1672-8475.2005.06.010
中图分类号
R541.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对照观察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与维拉帕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的疗效、副反应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术(PTCA/STENT)后发生缓再流现象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腺苷组(17例)和维拉帕米组(16例)。腺苷组在发生缓再流现象的病变血管内注射腺苷3mg,维拉帕米组在病变血管内注射维拉帕米2.5mg。注射后1、5、10min后重复冠状动脉造影,记录注药前后病变血管内血流TI MI分级,并应用TI MI血流计帧法(TI MI frame count,TFC)定量测定血流速度,进行比较。详细记录用药前后患者血压、心率和心电图变化。结果注药前腺苷组和维拉帕米组TI MI血流分级分别为1.65±0.38和1.56±0.33,血流帧数分别为87.9±15.3和89.5±17.4,两组血流速度无明显差异(P>0.05)。腺苷组在冠脉内注药后有9例(53%)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58.5±13.4、45.8±9.7、50.2±11.6;维拉帕米组注药后有7例(44%)患者获得TI MI3级血流,注药后1、5、10min时血流帧数分别为68.9±15.6、59.7±14.5、62.3±16.2。两组冠状动脉内注药后血流均有明显改善(血流帧数与注药前比较P<0.05),腺苷组血流改善较维拉帕米组更为显著(P<0.05)。冠脉内注射2.5mg维拉帕米较注射3mg腺苷对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更明显(P<0.05)。住院期间两组均无患者死亡,出院前心脏超声测LVEF在腺苷组为(46.5±10.2)%,维拉帕米组为(43.1±9.8)%,随访6个月,两组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衰、心因性死亡)发生率分别为29.4%和43.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腺苷与维拉帕米均能有效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中缓再流现象。与维拉帕米相比较,腺苷能更安全、有效地改善冠状动脉血流。
引用
收藏
页码:44 / 48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