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热带地区选择了 4块不同演替年龄的刀耕火种弃耕地 (4年、9年、2 9年、大约 40年 ) ,通过“空间代替时间”的办法 ,采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H′)、Pielou均匀度指数 (E)、Margalef丰富度指数 (D)分别测定其树种多样性 ,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群落的演替阶段不同 ,树种组成及其多样性也有明显差异。在重要值最大的前 5个树种中 ,山黄麻 (Tremaorientalis)群落全部都为先锋树种组成 ;中平树 (Macarangadenticulata)群落仍以先锋树种占优势 ,但已出现两个顶极树种 ;在印度栲 (Castanopsisindica)群落和刺栲 (C .hystrix)群落中 ,很多先锋树种都已消失 ,多数种类系当地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顶极种。在 9年的中平树群落中 ,其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为最大 ,先锋种和演替中、后期的树种共存于这一群落中。可以看出 ,此时正是种间竞争和树种相互替代的高峰期 ,也是种类成分比较不稳定的阶段。随着演替年龄的增大 ,群落的树种多样性指数又呈下降趋势。通过分析初步认为 ,4个群落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树种多样性特征 ,这可能是特定区域内群落演替进程中不同生态学种组树种竞争的结果。并且 ,类似条件下的刀耕火种弃耕地具有较好的演替恢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