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小麦异代换系的产生和利用

被引:9
作者
张学勇
陈淑阳
李振声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陕西杨陵,陕西杨陵,陕西杨陵
关键词
异代换系; 普通小麦; 附加系; 缺体; 外源染色体;
D O I
10.16288/j.yczz.1990.04.01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本世纪30年代,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形成和移动功能的发现为人工合成多倍体提供了有力手段,小黑麦(Triticosecale,wittmarck)作为一个人工合成新物种在生产上逐渐开始发挥作用。组织培养技术在远缘杂交中的应用,使许多种、属间杂交获得成功。在小麦与多倍体亲缘种、属杂交中也产生了许多新的异源八倍体,如八倍体小偃麦(Tritielytrigia or Agrotriticum)等。但这些异源多倍体新物种由于有一个完整染色体组的导入,常带来一些不利的性状,如稳定性差、晚熟、种子饱满度差、不易脱粒等,迫使育种工作者有选择地引进个别有用基因或染色体,以助于人工合成异源多倍体在生产上的直接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蓝粒单体小麦研究(一) [J].
李振声 ;
穆素梅 ;
蒋立训 ;
周汉平 ;
吴景科 ;
余玲 .
遗传学报, 1982, (06) :431-439+505
[2]   从普通小麦和天蓝冰草杂种的花药诱导花粉植株 [J].
王敬驹 ;
朱至清 ;
孙敬三 ;
徐振 ;
尹光初 ;
毕凤云 .
遗传学报, 1975, (01) :72-80
[3]  
小麦远缘杂交[M]. 科学出版社 , 李振声等 编著, 1985
[4]  
Third compendium of wheat alien chromosome lines. Driscoll, C. J. Supplement to the 6th Intl. Wheat Genet Symp . 1983
[5]  
InvestigationofapreferentiallytransmittedAegilopssharonensischromosomeinwheat. MillerTE ,HutchinsonJ,ChapmanV.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