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治疗抗性恶性疟的研究

被引:11
作者
刘德全
林世干
冯晓平
陈文江
陈溥林
吴惠敏
陈昌
柳坚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海南省热带病防治研究所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海口,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海口,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虫病合作中心,上海,世界卫生组织疟疾、血吸虫病和丝
关键词
双氢青蒿素; 咯萘啶; 恶性疟原虫; 抗药性; 治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31.3 [疟疾];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寻找更理想的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联合用药方案。 方法 双氢青蒿素、咯萘啶单用及伍用分别治疗 2 4、2 5和 32例恶性疟现症患者 ,分别于服药后第 14、2 1及 2 8天随访 ,以退热时间、原虫消失时间、复燃时间、复燃率、治愈率、配子体携带率、药物副作用发生率等为指标 ,以双氢青蒿素、咯萘啶标准疗法为对照 ,进行临床双盲试验 ,综合评估双氢青蒿素合并咯萘啶疗法。 结果 伍用组退热时间 35 .7± 2 4 .7h与咯萘啶单用组 35 .8± 16 .5 h相似 (P>0 .0 5 ) ,显著快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5 2 .6± 38.9h(P<0 .0 1)。伍用组无性体原虫消失时间 2 3.8± 10 .1h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2 2 .9± 6 .5 h相似 (P>0 .0 5 ) ,显著快于咯萘啶单用组 4 9.4± 2 0 .3h (P<0 .0 1)。伍用组治后配子体出现率、持续时间及密度分别为 2 0 .0 %、5 .7d和 4个 /μl血 ,与双氢青蒿素单用组 16 .7%、3.5 d和 3个 /μl血相似 (P>0 .0 5 ) ,明显好于咯萘啶单用组 6 0 .9%、11.5 d和 12个 /μl血 (P<0 .0 1)。 3种方案均无明显药物副反应。 结论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伍用保持了两药的优点 ,克服了两药的不足 ,是目前治疗抗性恶性疟较为理想的药物组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 / 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磷酸咯萘啶及其合并双氢青蒿素治疗疟疾效果观察 [J].
尚乐园 ;
韩庆霞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2001, (03) :16-18
[2]   双氢青蒿素与咯萘啶联用治疗恶性疟的初步研究 [J].
蔡贤铮 ;
陈昌 ;
郑贤育 ;
王香凤 .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9, (03) :104-105
[3]   双氢青蒿素治疗恶性疟与间日疟的效果 [J].
车立刚 ;
李兴亮 ;
杨沧江 ;
李春富 ;
张有林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7, (02) :57-57
[4]   我国恶性疟原虫对抗疟药敏感性的现状 [J].
刘德全 ;
刘瑞君 ;
张春勇 ;
蔡贤铮 ;
唐铣 ;
杨恒林 ;
杨品芳 ;
董莹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6, (01) :39-43
[5]   两种疗程双氢青蒿素片对恶性疟和间日症疗效的观察 [J].
李兴亮,杨沧江 .
实用寄生虫病杂志, 1995, (02) :66-68
[6]   两种咯萘啶复方对抗氯喹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J].
车立刚 ;
黄开国 ;
董莹 ;
杨恒林 ;
杨品芳 .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1990, (01) :24-26
[7]   磷酸咯萘啶、磺胺多辛、乙胺嘧啶伍用单剂治疗恶性疟的疗效 [J].
黄在松 ;
邵葆若 ;
蒙锋 ;
曾林海 ;
叶秀玉 ;
黄俭 ;
施晓华 ;
郭仁能 ;
林秀 ;
邢启芬 ;
郑燕 .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88, (04)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