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植株性状与穗粒重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7
作者
郭天财
贺德先
王志和
王保民
皮素琴
上官建宗
机构
[1] 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河南省小麦高稳优低协作组,河南省渑池县农技中心,河南省渑池县农技中心,河南省渑池县农技中心,
关键词
小麦; 叶面积; 每穗粒数; 麦类作物; 籽粒产量; 粒重; 植株性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进一步提高小麦产量的关键和突破口是增加穗粒重。对国内外有关小麦植株性状,包括叶片、株高、茎秆、分蘖、穗、芒、根等对小麦穗粒重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冬小麦灌浆规律的研究 [J].
赵双进 .
河北农业科学, 1994, (01) :3-7
[2]   小麦品种的产量潜力及遗传改良 Ⅱ.高产育种的途径与方法 [J].
任明全 .
麦类作物学报, 1993, (03) :34-36
[3]   小麦穗、小穗及籽粒差异的解剖结构及生理原因的研究 [J].
张晓融 ;
王世之 .
作物学报, 1993, (02) :103-110+193
[4]   北方冬麦区高肥区域试验品种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J].
孙芳华 ;
曾启明 ;
范家骅 .
作物学报, 1992, (04) :266-274
[5]   试论超高产育种与栽培的结合 [J].
苗果园 .
作物杂志, 1990, (01) :8-9
[6]   千斤小麦籽粒形成和灌浆特性的初步研究 [J].
江华山 ;
俞仲林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5, (02) :17-25
[7]   小麦粒重与植株性状相关因素的统计分析 [J].
贾继增 .
作物学报, 1984, (03) :201-205
[8]   小麦的叶面积、穗粒重和谷叶比的基因效应 [J].
任正隆 .
作物学报, 1983, (03) :195-198
[9]  
The use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s in breeding for yield in wheat.EUCARPIA, 1966, 4. Congr .2 F. S. Lupton. VI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