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冠幅及植株高度的檵木生物量回归模型

被引:44
作者
曾慧卿 [1 ]
刘琪璟 [2 ]
马泽清 [2 ]
曾珍英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南昌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关键词
檵木; 灌木; 生物量; 回归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檵木是我国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灌木层中常见的树种之一,为简单、方便且准确地估算其生物量,笔者以冠幅(C)和植株高度(H)两个形态因子作为变量,用数理统计方法筛选枝、叶、地上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结果表明:CH复合变量与生物量相关性较好,以CH为自变量的乘幂曲线回归模型W=b0(CH)b1为檵木最佳生物量估测模型,其枝、叶、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最佳估测模型分别为W1=0.000 796(CH)1.187 8、W2=0.011 4(CH)0.758 1、W3=0.002 4(CH)1.097 3,与常用的D2H(地径平方与植株高度乘积)作为变量的生物量模型相比,精度基本一致,且工作简便性好。此外,采用CH估测地上生物量可取得较高的精度,亦体现了灌木形态近似圆柱形的形态特征。但该模型在立地条件差异较大或进行变量外推时应做进一步的验证。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小流域治理20年后千烟洲生物量的变化 [J].
胡理乐 ;
刘琪璟 ;
廖迎春 .
江西科学, 2005, (01) :34-38
[2]   基于冠幅直径和植株高度的灌木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研究 [J].
王蕾 ;
张宏 ;
哈斯 ;
郑秋红 ;
刘连友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5) :700-704
[3]   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的分布格局 [J].
闫文德 ;
田大伦 ;
何功秀 .
林业资源管理, 2003, (02) :5-7+12
[4]   长江三峡地区灌木生物量及产量估测模型 [J].
万里强 ;
李向林 ;
苏加楷 ;
白静仁 .
草业科学, 2001, (05) :5-10+15
[5]   金露梅灌丛净第一性生产力 [J].
于应文 ;
胡自治 ;
张德罡 ;
徐长林 .
草业学报, 2000, (04) :33-39
[6]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下层植物的生物量及其测定方法的探讨 [J].
张倩媚 ;
温达志 ;
叶万辉 ;
孔国辉 .
生态科学, 2000, (04) :62-66
[7]   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地上植物量的估测模型 [J].
刘速,刘晓云 ;
不详 .
干旱区研究 , 1996, (01)
[8]   油蒿、中间锦鸡儿生物量估测模式 [J].
王庆锁 .
中国草地, 1994, (01) :49-51
[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和生产力[M]. 科学出版社 , 冯宗炜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