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 条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对潮间带水层-沉积物界面颗粒通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13
作者:
韩洁
张志南
于子山
机构:
[1] 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青岛
来源:
关键词:
生物扰动系统;
菲律宾蛤仔;
生物沉降;
沉积物再悬浮;
临界侵蚀速率;
胶州湾;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1.05.016
中图分类号:
X145 [环境海洋学];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研究利用中型生物扰动系统 (AFS)对胶州湾薛家岛潮间带菲律宾蛤仔 (Ruditapesphilippinarum)养殖断面和非养殖断面的中潮和低潮 4个站位的生物沉降和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生物沉降作用与大型滤食性双壳类动物 -菲律宾蛤仔的丰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r=0 .984 ,P<0 .0 5 ) ,养殖断面的生物沉降作用要明显地大于非养殖断面。在菲律宾蛤仔的低密度区 ,生物沉降的作用小于自然沉降 ,而在其养殖的高密度区 ,生物沉降率约为自然沉降率的4倍。薛家岛潮间带沉积物的临界侵蚀速率为 17.4~ 2 0 .4 cm/ s。沉积物的稳定性与所测生物因子的关系不密切 (P>0 .0 5 )。作者推测两个断面中潮站位沉积物的相对易侵蚀性 ,可能是由于此处环境受到某些大型动物及高潮带人工养殖带来的扰动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723 / 729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