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非均质性定量探讨

被引:13
作者
隋少强
宋丽红
赖生华
机构
[1] 石油大学
[2] 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3] 滇黔贵勘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储层物性; 非均质性; 秩相关系数;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3.04.002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和沉积物供给物源的不同,各沉积体系所经历的构造、成岩演化等也各不相同,导致沉积体系内储层在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非均质性。辽河坳陷冷家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自下而上划分为五个层序,其中,层序Ⅱ和Ⅴ中的水进期沉积体系主要发育中等非均质储层,其余各层序沉积体系储层主要具强非均质性。总的来说,河流作用相对较强的高水位期沉积体系储层较水进期沉积体系储层的非均质性要强,最大洪泛面同时也是物性、非均质性转换面。采用秩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在层序地层等时框架内,定量研究沉积体系内砂、砾岩储层的纵向变化特征,建立不同沉积体系的五种储层非均质定量模式,其中线性增加型最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5 / 7+4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冷东-雷家地区沙河街组砾质扇三角洲储层沉积学研究 [J].
吴胜和 ;
张一伟 ;
谭时勇 ;
柏森林 ;
龚姚进 .
石油学报, 1994, (S1) :34-43
[2]   辽河裂谷西部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浊积岩相及其分布 [J].
阎火 .
石油勘探与开发, 1983, (03) :23-30
[3]  
数学地质基础[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徐振邦,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