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黄鱼挥发性成分分析

被引:16
作者
杨茗媛
王小凤
乙丛敏
周君
芦晨阳
张凌芷
苏秀榕
机构
[1] 宁波大学海洋学院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电子鼻;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成分;
D O 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8.04.037
中图分类号
O657.63 [质谱分析]; TS254.7 [水产制品的标准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070302 ; 081704 ; 083204 ;
摘要
探讨不同温度下养殖大黄鱼背、腹部挥发性成分的差异。运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其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新鲜的养殖大黄鱼肌肉中含有的己醛、庚醛和辛醛等醛类物质对整体风味影响较大,使其具有令人不愉快的腥味;加热后,挥发性成分发生显著变化。经过50℃加热的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3,5-辛二烯-2-酮、辛醛、壬醛、2,6-壬二烯醛等,使腥味减少并赋予其轻微的鱼香味;经过110℃加热后,烃类物质如甲苯、十一烷和十五烷增加,使鱼肉甜香,鱼腥味在很大程度上减弱;经过170℃加热的鱼肉中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为呋喃类化合物,对其烘烤风味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对养殖大黄鱼的精深加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02 / 20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金枪鱼油冬化前后脂肪酸含量和主体风味的解析 [J].
张红燕 ;
李晔 ;
袁贝 ;
竺周斌 ;
王求娟 ;
陈义芳 ;
董丽莎 ;
王朝阳 ;
司开学 ;
韩姣姣 ;
崔晨茜 ;
苏秀榕 .
核农学报, 2017, 31 (02) :314-324
[2]   温度与海带挥发性成分量效关系的解析 [J].
崔晨茜 ;
韩姣姣 ;
董丽莎 ;
张红燕 ;
司开学 ;
王朝阳 ;
周君 ;
张春丹 ;
苏秀榕 .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37 (24) :157-162
[3]   基于2种培养基生长的植物乳杆菌发酵草鱼的关键风味比较 [J].
明庭红 ;
苏秀榕 ;
周君 ;
李晔 ;
张春丹 ;
季露 ;
孙婷婷 ;
黄忠白 ;
何珊 ;
裘迪红 .
食品科学, 2016, 37 (16) :179-186
[4]   香鱼肌肉和鱼籽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 [J].
常杰 ;
牛化欣 ;
董志航 .
渔业现代化, 2015, 42 (05) :44-47
[5]   SDE结合GC-MS分析王致和臭豆腐中的特征香气成分 [J].
孙洁雯 ;
杨克玉 ;
李燕敏 ;
陈怡颖 ;
刘玉平 ;
张玉玉 .
食品科学, 2015, 36 (16) :127-131
[6]   鲣鱼血合肉风味改良的研究 [J].
徐茂琴 ;
潘俊娴 ;
蔺佳良 ;
王求娟 ;
陈义方 ;
夏静波 ;
周君 ;
张春丹 ;
李晔 ;
苏秀榕 .
核农学报, 2014, 28 (08) :1430-1439
[7]   GS-MS法分析液熏前后大黄鱼风味成分的变化 [J].
吴靖娜 ;
刘智禹 ;
苏捷 ;
王茵 ;
许永安 ;
位绍红 .
福建水产, 2014, 36 (02) :102-109
[8]   中华绒螯蟹不同部位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J].
蔺佳良 ;
繆芳芳 ;
蔡江佳 ;
周君 ;
李晔 ;
王春琳 ;
张迪骏 ;
童茜茜 ;
黄健 ;
苏秀榕 .
核农学报, 2014, 28 (02) :259-269
[9]   养殖大黄鱼脱腥工艺研究 [J].
吴靖娜 ;
刘智禹 ;
许永安 ;
苏捷 ;
王茵 ;
位绍红 .
渔业现代化, 2013, 40 (06) :40-45
[10]   加热温度对贻贝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J].
张亮 ;
侯云丹 ;
黄健 ;
苏秀榕 .
中国食品学报, 2013, (09) :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