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空间扩散理论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3
作者
周密
机构
[1] 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非均质; 技术空间扩散; 技术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作为非均质后发大国,我国技术创新的特性决定了技术进步不仅依赖于外部引进和自主创新,更需要保持国家内部不同区域之间技术扩散的顺畅。技术空间扩散理论由地理学家T.Hgerstrand提出,并沿着模式论、因素论和途径论3条线索不断发展。这一理论对加速我国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变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启示:区际技术扩散为促进自主创新模式的转变提供了理论框架;通过影响因素的适配性确定技术空间扩散的多元化模式;以技术扩散的途径为要点,形成以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协调为基础的开放型区域技术协调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Geographic loca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diffusion [J].
Keller, W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2, 92 (01) :120-142
[2]  
Catching Up, Forging Ahead, and Falling Behind[J] . Moses Abramovitz.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 . 1986 (2)
[3]  
Reinventing Public R&D: Patent Policy 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National Laboratory Technologies .2 JAFFE,ADAM.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