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有效流动与区域间非行政壁垒

被引:5
作者
王嵩 [1 ]
张建清 [2 ]
范斐 [1 ]
周雅慧 [3 ]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2]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3] 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科学技术流动; Romer模型; 引力模型; 地理壁垒; 经济壁垒; 技术壁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协同创新要求突破创新主客体间壁垒,促进科学技术的有效流动以充分释放创新要素活力。构建了区域间科学技术流动潜力的引力模型,通过地区间地理距离、经济距离和技术距离矩阵,计算不同区域技术吸收水平,并利用改进的Romer模型计算了科学技术流动的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结果表明:①就全国整体而言,地理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强,但在2009年以后弱化。技术壁垒的约束作用最小,在2014年以后有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差距壁垒的变化趋势与总壁垒相同,是后期影响科学技术有效流动的最主要因素。中国科学技术流动的总壁垒呈现出在波动中减小的趋势,并先后由地理壁垒、经济壁垒和技术壁垒主导;②从空间上看,阻碍科学技术流动的非行政壁垒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东北及西部沿边地区地理壁垒较为突出,东北、西北和中部地区的经济壁垒更为明显,而技术壁垒则主要集中在华北和西南地区。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促进区域间科学技术高效合理流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中国科技及经济空间联系强度研究 [J].
张建清 ;
孟珊 ;
王嵩 ;
季轶凡 .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9, 35 (01) :62-67+101
[2]   长江经济带生态与能源约束对科技创新的增长阻尼效应研究 [J].
严翔 ;
成长春 ;
秦腾 ;
金巍 .
经济问题探索, 2018, (11) :171-178
[3]   中国省域科技创新模式及其时空演变 [J].
李哲 ;
申玉铭 ;
曾春水 .
地理研究, 2018, 37 (06) :1223-1237
[4]   能源结构和碳排放约束下中国经济增长"尾效"研究 [J].
米国芳 ;
长青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 31 (02) :50-55
[5]   基于空间相关视角的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以省际数据为样本 [J].
李婧 ;
何宜丽 .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7, 29 (01) :42-54
[6]   供给侧要素投入的“增长红利”与“增长尾效”研究 [J].
曹翔 ;
傅京燕 .
经济学家, 2016, (09) :25-31
[7]   引力模型、边界效应与中国跨区域技术转移——基于2009~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分析 [J].
余元春 ;
顾新 ;
陈一君 .
软科学, 2016, 30 (07) :15-18
[8]   中国科技创新的空间集聚及其溢出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空间计量分析 [J].
谷国锋 ;
李连刚 ;
王建康 .
科学决策, 2015, (12) :42-56
[9]   中国区域创新绩效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谭俊涛 ;
张平宇 ;
李静 .
地理科学, 2016, 36 (01) :39-46
[10]   协同创新、空间关联与区域创新绩效 [J].
白俊红 ;
蒋伏心 .
经济研究, 2015, 50 (07) :17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