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广义飞蛾藤属(旋花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被引:3
作者
张林斌
赵南先
葛学军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广州
[3] 广州
关键词
种子表面; 微形态特征; 广义飞蛾藤属; 旋花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4 [植物形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01 ;
摘要
首次报道用扫描电镜观察的国产广义飞蛾藤属 10种 1变种植物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该属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两大类型 ,其中 I类型又可细分为 3个亚型。除模式种 Porana volubilis Burm .f.外 ,广义飞蛾藤属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较为一致。因此 ,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不支持将广义飞蛾藤属拆分为 4属或 5属。研究结果显示 ,种子表面微形态在作为属内种的分类鉴别特征具有一定价值 ,如种子表面微形态支持保留毛果飞蛾藤的变种等级。将种子表面微形态与该广义属的花粉形态 ,以及宏观形态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广义飞蛾藤属种子表面微形态在属下等级的划分上没有很大价值。此外 ,鉴于 P.volubilis Burm.f.具特殊的种子表面微形态特征 ,该种与广义飞蛾藤属属内其余种的关系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95 / 10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广义飞蛾藤属(旋花科)花粉形态 [J].
张林斌 ;
赵南先 ;
葛学军 .
云南植物研究, 2003, (02) :205-215
[2]   五味子科植物种子表面微形态及其系统学意义 [J].
孙成仁 .
植物分类学报, 2002, (02) :97-109
[3]  
凤仙花属种子形态及其在分类学上的意义[J]. 鲁迎春,陈艺林.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 1991 (03)
[4]  
中国高等植物[M]. 青岛出版社 , 傅立国等主编, 1999
[5]  
中国植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编, 1979
[6]  
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研究报告[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李锡文著, 1965
[7]  
The systematic significance of seed morphology in Sagina (Caryophyllaceae) under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J] . Garrett E. Crow.Brittonia . 1979 (1)
[8]  
Three groups of species in Petunia sensu Jussieu ( Solanaceae ) Inferred from the intact seed morphology. Watanabe H, Ando T, Nishino E.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 1999
[9]  
Seed topography in the Fabaceae. Gunn C R. 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1981
[10]  
Currentconcepts in plant taxonomy. Barthlott W. Acade-micPress INC .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