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活动CO排放不同核算方法比较和减排策略选择

被引:7
作者
杨喜爱 [1 ,2 ,3 ]
崔胜辉 [1 ,2 ]
林剑艺 [1 ,2 ]
徐礼来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与健康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
[2] 厦门市城市代谢重点实验室
[3] 厦门市环境保护局
关键词
能源消费; CO2排放; 核算方法; 减排策略;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83002 ; 020205 ; 0202 ;
摘要
能源活动CO2排放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重要部分,这部分CO2排放量的核算是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减排方案制定的关键和基础。采用直接法、电热终端法和隐含终端法核算了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的CO2排放量,对不同核算法的CO2排放部门分布、部门排放强度进行了比较,明确不同核算方法的差异和适用范围。采用电热终端法的核算结果定量分析了各产业部门和工业行业的经济增长和排放强度变化对中国能源活动CO2排放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2009年隐含终端CO2排放量为65.6亿t,略高于直接和电热终端CO2排放量62.2亿t。3种核算方法的CO2排放部门分布和排放强度有明显的差异:电、热力生产与供应业的直接排放占比为45.2%,而电热终端CO2排放仅占4.5%;制造业的直接法、电热终端法和隐含终端法核算的CO2排放占比分别为35.3%、61.1%和65.5%,是终端能源消费CO2排放最主要的部门;制造业、电热力生产与供应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电热终端CO2排放强度分别为2.166、1.72和1.622 t CO2/万元GDP,是排放强度较高的部门。在产业部门中,制造业的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以9.8%的经济增长贡献,排放了52.4%的CO2,是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和工程减排的重点;服务业以7.2%的CO2排放,贡献了38.4%的经济增长,应作为中国低碳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
引用
收藏
页码:7135 / 714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城市能源消费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清单——以上海市为例 [J].
张晚成 ;
杨旸 .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0, 12 (06) :17-21
[2]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的我国各产业部门碳减排责任研究 [J].
徐盈之 ;
邹芳 .
产业经济研究, 2010, (05) :27-35
[3]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J].
夏德建 ;
任玉珑 ;
史乐峰 .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82-89
[4]   终端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变化特征研究——以上海市物质生产部门为例 [J].
郭运功 ;
赵艳博 ;
林逢春 ;
白义琴 .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 33 (06) :88-92
[5]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碳排放足迹研究 [J].
孙建卫 ;
陈志刚 ;
赵荣钦 ;
黄贤金 ;
赖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8-34
[6]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J].
赵敏 ;
张卫国 ;
俞立中 .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984-989
[7]   中国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及其周期性波动研究 [J].
宋德勇 ;
卢忠宝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8-24
[8]   中国工业燃烧能源导致碳排放的因素分解 [J].
刘红光 ;
刘卫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2) :285-292
[9]   我国工业行业的产业升级与碳排放关系分析 [J].
谭丹 ;
黄贤金 ;
胡初枝 .
四川环境, 2008, (02) :74-78+84
[10]  
The energy–climate challenge: Recent trends in CO 2 emissions from fuel combustion[J] . Roberta Quadrelli,Sierra Peterson. Energy Policy . 200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