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祁连山南侧阿拉斯加型岩体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22
作者
周德进
陈雨
张旗
李秀云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基性-超基性岩; 阿拉斯加型; 北祁连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3 [岩石产状、结构和构造];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在北祁连山南侧祁连县境内发现侵位于寒武-奥陶系火山-沉积岩系中的阿拉斯加型岩体。岩体以辉长岩为主,超基性岩分布于其中并发育堆晶结构,遵循钙碱性演化趋势,是由同一岩浆经不同程度分离结晶形成的。扎麻什东沟岩体的εNd(t)≈0,初始锶比值高,暗示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来自受到俯冲作用影响的,EMII富集地幔源区。阿拉斯加型岩体与其大致同时代蛇绿岩的空间分布关系表明,在北祁连山古洋壳存在向南的消减事件。
引用
收藏
页码:122 / 12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北祁连走廊南山加里东俯冲杂岩增生地体及其动力学 [J].
许志琴 ;
徐惠芬 ;
张建新 ;
李海兵 ;
朱志直 ;
曲景川 ;
陈代璋 ;
陈金禄 ;
杨开春 .
地质学报, 1994, (01) :1-15
[2]   祁连山、北山地区古板块及地体构造的划分 [J].
张新虎 ;
芶国朝 ;
田培昭 ;
田黎平 ;
周会武 .
西北地质, 1993, (02) :1-6
[3]   北祁连山及其邻区古生代以来的大地构造演化初探 [J].
冯益民 ;
吴汉泉 .
西北地质科学, 1992, (02) :61-73
[4]   阿拉斯加型镁铁—超镁铁杂岩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J].
张魁武 ;
张旗 ;
李达周 .
地球科学进展, 1990, (06) :48-51
[5]   北祁连早古生代大地构造演化 [J].
左国朝 ;
刘寄陈 .
地质科学, 1987, (01) :14-24
[6]   祁连山古蛇绿岩带的地质构造意义 [J].
肖序常 ;
陈国铭 ;
朱志直 .
地质学报, 1978, (04) :281-295+338
[7]   我国西部祁连山区的古海洋地壳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王荃 ;
刘雪亚 .
地质科学, 1976, (01) :42-55
[8]  
横断山区镁铁-超镁铁岩[M]. 科学出版社 , 张旗等著, 1992
[9]  
祁连、秦岭山系海相火山岩[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夏林圻等著,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