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凹陷地震地面运动超声模拟

被引:11
作者
孙进忠
彭一民
赵鸿儒
机构
[1] 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
[2]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关键词
北京凹陷; 地震地面运动; 超声模拟; 场地条件; 埋藏基岩面形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害调查表明,北京城区震害异常带的分布与北京凹陷的西北及东南两翼相对应。 垂直于北京凹陷长轴切取场地剖面,分別将覆盖层和基岩简化为均质体,按相似性要求设计模型。设震源位于场地的东南方向,选择与天然地震震源辐射特征相似的发射换能器模拟之,同时采用对不同方向的振动具有不同灵敏度的换能器,来拾取模拟地震地面运动的各分量。 由模拟实验观测得到,在随震中距离增加而衰减的总趋势之上,天坛、前门和西四附近模拟地震地面运动大大加强,这与宏观震害的分布吻合较好。模拟地震地面运动表现为“先颠后摇”,并且铅垂向振动具有一定强度,水平振动的大能量段持续时间较长,其反应谱呈现双峰乃至多峰形。另外,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水平地震力存在差异,这是产生水平力偶的原因之一,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城区的地震破坏与上述结果较为一致。 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埋藏基岩面形态对地震地面运动影响的物理实质。 本文还就基岩面的变化对地震波影响的规律方面也进行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98 / 109+114 +11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市区埋藏基岩凹陷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J].
郝宪生 ;
彭一民 ;
王志良 .
地震学报, 1985, (03) :326-336
[2]   北京地区地震地质条件及地震地面运动反应分析 [J].
彭一民 ;
郝宪生 .
地球科学, 1985, (01) :149-158
[3]   论烟囱的地震力 [J].
钱培风 ;
杨亚弟 ;
苏文藻 ;
李玉宝 .
地震学报, 1982, (03) :316-326
[4]   北京平原区同生断裂的某些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J].
彭一民 ;
李鼎容 ;
谢振钊 ;
王安德 ;
刘清泗 .
地震地质, 1981, (02) :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