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癌物苯并(a)芘对土壤——植物系统污染研究

被引:24
作者
高拯民
吴维中
谢重阁
吴燕玉
孙铁珩
陈铨荣
石英
刘均祜
熊先哲
戴同顺
邓卫东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
关键词
水稻; 水稻根系; 植物系统; 李石清; 糙米; 污灌区; 水稻植株; 大气飘尘; 污水灌区; 砂培; 农业化学研究法; 模拟实验室; 沙土; 幼年土; 致癌物; 苯并; 取代基;
D O I
10.13671/j.hjkxxb.1981.01.003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报告是1973—1979年研究工作的简要总结.采用野外调查、盆钵试验、放射性示踪同位素、荧光分光光度计、人工模拟控制大气污染实验与电镜扫描照相等方法,研究了在石油污水灌溉条件下,环境中致癌物苯并(a)芘(B(a)P)对水稻可食部分的影响.其结果是:①土壤表层(0—15cm)B(a)P含量在<10—500ppb范围内,污水与清水灌区栽培水稻精白米中B(a)P的含量无显著差异;②水稻各部分的B(a)P来自大气污染、水——土壤污染以及水稻本身生物合成.B(a)P在水稻体内的分配次序为:根系≥茎叶>皮壳≥籽实,水稻精白米中B(a)P含量约0.18ppb;③在自然条件下,水稻的外来B(a)P污染源主要是大气飘尘,而水——土壤是次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30
页数:1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