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亚湾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变化特征

被引:14
作者
杜飞雁
李纯厚
廖秀丽
贾晓平
王雪辉
机构
[1] 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开放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生物量; 大亚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2 [水产资源调查与评估];
学科分类号
090803 ;
摘要
通过对1982-2005年在大亚湾海域开展的27个航次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春、秋两季是大亚湾生物量较低的季节,目前大亚湾浮游动物生产力水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但大亚湾海域生态环境的改变已经对浮游动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浮游动物湿重生物量的季节变化由原来的双峰型变为单峰型,生物量高峰出现时间有明显的推移;季节变化的幅度日趋加剧;生物量密集中心有向湾外逐渐推移的趋势。
引用
收藏
页码:37 / 39+43 +4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近20年来大亚湾生态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J].
王友绍 ;
王肇鼎 ;
黄良民 .
热带海洋学报, 2004, (05) :85-95
[2]   大亚湾生态环境的退化现状与特征 [J].
王肇鼎 ;
练健生 ;
胡建兴 ;
韦桂峰 .
生态科学, 2003, (04) :313-320
[3]   台湾海峡中、北部及邻近海域夏季浮游动物总生物量的分布特点 [J].
朱长寿 ;
陈栩 .
台湾海峡, 1995, (02) :139-143
[4]   厦门港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研究 [J].
蔡秉及,连光山,林茂,林玉辉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4, (04) :137-142
[5]  
大亚湾生态系统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编], 1999
[6]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亚湾海洋生物综合实验站研究年报[M]. 科学出版社 , 潘金培, 1996
[7]  
大亚湾环境与资源[M].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徐恭昭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