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2例确诊子宫肌瘤的患者分为3组,A组应用米非司酮5mg/d,B组应用米非司酮12.5mg/d,C组应用米非司酮25mg/d;月经第1天始服用,连服3个月为1疗程。用药前、用药后B超测量子宫及子宫肌瘤的三维径线;用药前和用药3个月后测定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服药的不良反应。结果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闭经,血红蛋白上升,3组子宫及肌瘤体积均明显减小,A组子宫缩小22.7%(P<0.01),B组子宫缩小24.9%(P<0.01),C组子宫缩小26.4%(P<0.01),A组最大肌瘤体积比用药前缩小26.9%(P<0.15)。B组最大肌瘤体积平均比用药前缩小28.8%(P<0.01)。C组肌瘤体积平均缩比用药前缩小30.65%(P<0.01)。各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用药前后对比,平均水平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不良反应轻,为保守治疗子宫肌瘤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