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石油的储量、产量、剩余产能、原油出口量均名列世界前茅,对国际石油市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近年来又加快了炼油业和油气化工的发展。自上世纪末以来,沙特石油出口的地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向北大西洋地区输出为主转变为向以亚太地区的东亚—南亚弧形地带为主。其主要原因为:欧美的石油输入国由于注重节能和石油替代,石油消费量呈现下降趋势,同时还受到北海油气区及俄罗斯等石油出口的"挤占";亚太地区以中国、印度、新加坡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进口量持续上升,世界经济发展中心历史性地东移,决定了至少在近20~30年东亚—南亚弧形地带将是石油消费和进口增长最快的区域。自2002年起沙特成为中国原油进口首要来源国,进口量从2002年的1139×104t增至2010年的4463×104t,年均增长率18.61%,但2010年中国进口量占沙特出口的比例也仅为13.4%,还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中国在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方面明显优于地缘条件相近的石油进口大国日本和韩国,甚至也优于地缘条件较好的印度。在此基础上,一方面加大从沙特的原油进口量,另一方面继续关注石油进口来源的多元化是中国可以而且必须实施的进口对策。同时,适当进口价格上优惠的油品和基础化工原料,或与其合作在中国或沙特合资建厂对我国是利大于弊的。中国应全面进入沙特油气市场,推进两国间在油气市场、油气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合作。全面提升中沙经济合作水平有利于油气合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