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效率水稻品种苗期吸氮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13
作者
赵首萍
赵学强
施卫明
机构
[1] 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氮效率; 水稻; 基因型差异; 吸收动力学; 氮响应;
D O I
10.13758/j.cnki.tr.2006.04.009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大田筛选得到的不同生物学特性的12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水培条件下这些品种苗期的吸N效率差异,结果表明大田N效率不同的品种在苗期水培条件下吸N效率也不相同,并且大田相同类型的品种在苗期N效率也不完全相同。供试7个大田高产品种中只有桂单4号、云粳38和黔育421这3个水稻品种在水培环境中同样保持较其它品种生物量大,N响应高的特性;另外3个大田高产品种南光、予粳7号和4007在苗期N效率表现很差;红稻Vmax虽然很大,但是生物量很小,所以综合表现一般。3个低产品种Elio、抚宁小红芒和黄金糯中,Elio在苗期N效率很高,另外2个品种N效率不高。研究发现,生物量(尤其是根系的生物量)和对NH4+的亲和力(1/Km)以及Vmax是水稻苗期吸N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典型的苗期N高效品种有桂单4号、黔育421、Elio和云粳38,这些品种苗期N累积量高,N响应值高,原因在于桂单4号、黔育421和Elio在水平增加后Vmax都成倍增加,尤其Elio的Vmax一直都很高,而云粳38则主要是靠较高的生物量来获得高吸N量。典型的低效品种有南光、4007、武运粳7号和予粳7号,这些品种N累积量小,N响应值小,原因在于其中前3个品种在N水平增加后Vmax都降低,Km大幅度增加,而予粳7号虽然Vmax稍有增加,但亲和力则降低最大而成为所有品种中最低的,所以综合结果仍是低效。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水稻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差异 [J].
朴钟泽 ;
韩龙植 ;
高熙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3, (03) :44-49
[2]   太湖地区稻麦高产的氮肥适宜用量及其对地下水的影响 [J].
王德建 ;
林静慧 ;
孙瑞娟 ;
夏立忠 ;
连纲 .
土壤学报, 2003, (03) :426-432
[3]   不同类型水稻在氮素吸收及利用上的差异 [J].
单玉华 ;
王余龙 ;
山本由德 ;
黄建晔 ;
杨连新 ;
张传胜 .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42-45+50
[4]   水稻吸氮能力与氮素利用率的QTLs及其基因效应分析 [J].
方萍 ;
陶勤南 ;
吴平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1, (02) :159-165
[5]   水稻追肥合理施用技术研究 [J].
马宏卫 ;
陈卫明 ;
马建宏 ;
张桂萍 .
土壤, 2001, (02) :70-72
[6]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J].
司友斌 ;
王慎强 ;
陈怀满 .
土壤, 2000, (04) :188-193
[7]   水稻不同群体的氮素吸收特性 [J].
权太勇 ;
金妍姬 ;
韩云哲 .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00, (02) :86-90
[8]   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 [J].
朱兆良 .
土壤与环境, 2000, (01) :1-6
[9]   农田氮素淋失研究进展 [J].
张国梁 ;
章申 .
土壤, 1998, (06) :291-297
[10]   玉米氮效率遗传改良及其应用 [J].
张福锁 ;
米国华 ;
刘建安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7, (02)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