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南沁水盆地早古生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对碳酸盐岩储层的制约——以中阳城关剖面为例

被引:6
作者
刘波
王英华
许书梅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海面变动,白云石化,储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4 [古生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中阳城关剖面为例的层序地层学研究表明,晋中南沁水盆地下古生界由2个二级旋回组成,其界面为早奥陶世亮甲山组顶部的平行不整合面。这两个旋回的海面变化曲线形态具有区域乃至全球范围的可比性。由准层序堆叠方式确定的三级旋回具有区域性特点。难以进行全球范围内的对比。各层序均由海进体系域(TST)及高水位体系域(HST)构成,缺低水位体系域(LST)及海退体系域(RST)。潜在储层的发育主要是海退及低水位时期先期高水位体系域的白云石化及随之而发生的淡水淋滤形成的。因而本区储层的产出层位与层序界面具有强烈相关关系。作为主要潜在储层的长山组至亮甲山组白云岩形成于多个三或四级海平面下降期的白云石化和淡水淋滤以及二级旋回顶部的强烈喀斯特化。张夏组颗粒灰岩也因三或四级旋回的反复暴露才发育粒内溶孔,并伴有微弱的白云石化。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2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