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盆地砷、氟中毒地方病生态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38
作者
赵伦山 [1 ]
武胜 [1 ]
周继华 [1 ]
王敬华 [1 ]
王建武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山西省地质调查院
关键词
地方性砷、氟慢性中毒; As3+的毒性; 砷、氟地球化学省; 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 富砷承压地下水; 生态地球化学; 大同盆地; 山西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4 [环境地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山西大同盆地属干冷荒漠景观条件的半封闭型断陷盆地。区内有害元素的聚集导致氟中毒等多种地方病肆虐,20世纪90年代因开发和饮用深层地下水爆发了水砷中毒病。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地下潜水高含F,超标1.3~12倍;深层承压地下水富As,砷含量超标2~20倍。砷中毒发病率与饮水中As3+/∑As比值呈正相关关系。盆地周边分布多层富含As和F的地层和火成岩体,处于富As、F的区域地球化学省内。由于大同盆地的不均匀沉降,在其边缘部分形成深凹陷带,含砷下渗地下水经有机碳质层的还原作用,使砷还原为三价,提高了地下水的毒性并滞留聚集。探讨了F、As富集和中毒的机理和生态地球化学危害评价,提出了治理和外围调查预测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