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隐身术——互联网时代的权力技术隐喻

被引:28
作者
陈氚
机构
[1] 中央党校
关键词
网络社会; 权力技术; 权力的隐身术; 感性权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 [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1407 ;
摘要
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带来了人类社会的诸多变革,权力的性质和实现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延续当代社会理论关于沉重、轻灵、流动的隐喻方式,我们可以将权力实现的新形式比喻为权力的隐身术。权力的隐身可以追溯到福柯描述的现代社会权力技术和布迪厄提出的符号和象征权力。权力的隐身术与网络社会相结合,体现了网络社会中新的权力运行逻辑,空间的虚拟化、权力的感性化、权力弥散化使得权力无处不在却又凭借技术更好地隐藏自身。权力在互联网时代的隐身术是信息技术、现代治理技术和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产物。如果权力的传统合法性基于理性和认知,那么权力的隐身术则基于感性和无意识。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自反性现代化[M]. 商务印书馆 , (德) 贝克, 2014
[2]  
临床医学的诞生[M]. 译林出版社 , (法) 福柯 (Foucault, 2011
[3]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德) 韦伯, 2005
[4]  
国家精英[M]. 商务印书馆 , (法)P.布尔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4
[5]  
实践感[M]. 译林出版社 , (法)皮埃尔·布迪厄(PierreBourdieu)著, 2003
[6]  
流动的现代性[M]. 上海三联书店 , (英)齐格蒙特·鲍曼(ZygmuntBauman)著, 2002
[7]  
网络社会的崛起[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曼纽尔·卡斯特(ManuelCastells)著, 2001
[8]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Meta‐power, and Transformations in Global Politics[J] . J. P. Singh.Int Stud Rev . 2013 (1)
[9]  
Metamorphoses of Power: From Coercion to Cooperation?[J] . Jan Nederveen Pieterse.As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 200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