畦式免耕抛秧栽培的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分析

被引:6
作者
刘怀珍
黄庆
刘军
陆秀明
程永盛
付华
机构
[1]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2] 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广州
[3] 广东广州
关键词
畦式; 免耕; 抛秧; 产量;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2002.04.005
中图分类号
S511.04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1 999年早、晚造对大、中、小畦免耕抛秧栽培进行了产量效应和产量构成的研究。结果表明 ,畦式免耕抛秧每 667m2 产量 40 8~ 5 49kg ,小畦处理产量较高 ,中畦处理次之 ,大畦处理再次 ,早造产量差异不显著 ,晚造产量差异极显著。小畦处理获得高产的原因主要是 :分蘖出现早、够苗早、有效穗数多 ,够苗至幼穗分化期的长粗时间长、茎秆粗壮、叶面积指数占优势、干物质积累多 ,后期穗大粒多、生物产量和谷物产量均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水稻免耕抛秧高产稳产的生理基础研究 [J].
刘军 ;
黄庆 ;
付华 ;
陆秀明 ;
刘怀珍 ;
李康活 ;
不详 .
中国农业科学 , 2002, (02) :152-156
[2]   水稻连续免耕抛秧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初报 [J].
刘怀珍 ;
黄庆 ;
李康活 ;
陆秀明 ;
程永盛 ;
付华 ;
刘军 .
广东农业科学, 2000, (05) :8-11
[3]   杂交水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J].
刘敬宗 ;
李云康 .
杂交水稻, 1999, (03) :35-36
[4]   水稻垄畦半旱式栽培的增产原因和技术 [J].
张祖德 .
中国稻米, 1999, (02) :15-17
[5]   双季稻免耕抛秧栽培技术试验初报 [J].
李康活 ;
黄庆 ;
陆秀明 ;
刘怀珍 ;
郑海波 ;
杨观宋 ;
罗家镏 .
广东农业科学, 1997, (03) :2-5
[6]   免耕抛秧稻田处理方法与大田免耕抛秧试验初报 [J].
黄庆 ;
李康活 ;
刘怀珍 ;
陆秀明 ;
郑海波 ;
杨观宋 ;
罗家镏 .
广东农业科学, 1997, (03) :6-7
[7]   水稻免耕法及其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 [J].
陈友荣 ;
侯任昭 ;
范仕容 ;
陈怀仰 ;
李胜源 ;
梁兴鸿 .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3, (02) :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