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张蔚
潘劲草
陈坤
机构
[1] 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检验科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流行病学; 基因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81.3 [流行病学各论];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副溶血性弧菌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是引起食物中毒爆发的主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组序列已阐明,菌株分子特征比较研究使得03:K6群菌株大流行的假说得以提出,多种细菌毒力因子在不同来源菌株间的分布特征有了较清楚的了解,对环境中存在的致病性菌株与临床菌株关系正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些进展使得人们对其致病机制、流行特征和环境生态等有了新的认识,有益于副溶血性弧菌所致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预防和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182 / 184+190 +1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 条
  • [1] Genome sequenc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a pathogenic mechanism distinct from that of V cholerae[J] . Kozo Makino,Kenshiro Oshima,Ken Kurokawa,Katsushi Yokoyama,Takayuki Uda,Kenichi Tagomori,Yoshio Iijima,Masatomo Najima,Masayuki Nakano,Atsushi Yamashita,Yoshino Kubota,Shigenobu Kimura,Teruo Yasunaga,Takeshi Honda,Hideo Shinagawa,Masahira Hattori,Tetsuya Iida.The Lancet . 2003 (9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