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义范畴理解的语义互参模式

被引:8
作者
于海涛
机构
[1] 北京语言大学外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多义范畴; 语义互参模式; 范畴网络; 节点; 认知语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3 [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每一个语言范畴都是多义范畴 ,至少是具有数个潜势义项的多义范畴。多义范畴的理解遵循一个语义互参模式。这个模式包括存储、激活和互参三个过程。知识的存储形式是范畴网络 ,范畴网络是理解多义范畴的基础。在范畴网络中 ,每一个范畴都是一个节点。节点的激活取决于节点与认知语境以及节点与节点之间的关联强度。这种关联强度的确认是通过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语义互参实现的。在语义互参过程中 ,多义范畴的一个义项得以突显 ;语义互参的实现标志着多义范畴理解的完成。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连通论及其对语言学的启示 [J].
晏懋思 ;
王志军 .
现代外语, 1997, (01) :2-6+73
[2]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下) [J].
戴浩一 ;
叶蜚声 .
国外语言学, 1991, (01) :25-33
[3]   以认知为基础的汉语功能语法刍议(上) [J].
戴浩一 ;
叶蜚声 .
国外语言学, 1990, (04) :21-27
[4]  
认知语用学概论[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熊学亮著, 1999
[5]  
心理语言学[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桂诗春 编,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