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过程分析

被引:19
作者
邓发荣
康娜
Kanike Raghavendra Kumar
胡康
蒋永成
于兴娜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气象局气溶胶与云降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MODIS; PM2.5; AOD; NAAPS气溶胶模拟; PSCF轨迹模式;
D O I
10.19674/j.cnki.issn1000-6923.2018.0047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针对2015年和2016年12月2个月的4次污染过程,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Terra卫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ngstrom波长指数(AE)气溶胶数据,并结合PM2.5和PM10的浓度以及比值变化分析,发现以PM2.5为代表的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物是造成研究地区污染发生的重要因素.并且利用MODIS火点数据以及美国海军气溶胶分析与预测系统(NAAPS)模拟分析污染物成分,发现2015年12月12~16日和19~27日2次污染都以人为因素产生的细粒子污染物为主,沙尘以及生物质燃烧产生的烟粒对研究地区影响较小.2016年12月6~10日和15~18日2次污染过程产生的原因不同,利用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法(PSCF)分析发现6~10日污染天气的产生主要是由西北方向含有大量沙尘粒子气流以及南方生物质燃烧产生的大量烟粒共同输送到研究地区,加之研究地区大量人为污染细粒子的产生,导致了此次混合型污染天气发生.15~18日污染过程与2015年2次污染过程相似,主要原因都在于人为因素产生的细颗粒污染物的影响,沙尘以及烟粒对污染过程起到了加剧的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1 / 411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长江三角洲地区PM两种污染来源对比分析 [J].
贺瑶 ;
朱彬 ;
李锋 ;
康汉青 ;
高晋徽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7, (04) :1213-1222
[2]   杭州城区PM2.5和PM10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项佳娥 ;
徐丽华 ;
张方方 ;
邱布布 ;
朱弘 .
中国环境监测, 2016, 32 (06) :36-42
[3]   长三角地区秋冬季大气PM含量空间变异特征 [J].
葛跃 ;
王明新 ;
孙向武 ;
赵亚男 ;
朱峥嵘 .
环境化学, 2016, (08) :1698-1706
[4]   南京北郊一次重污染事件期间PM理化特性及其对大气消光的影响 [J].
刘兴瑞 ;
马嫣 ;
崔芬萍 ;
王振 ;
王利朋 .
环境化学, 2016, (06) :1164-1171
[5]   上海气象因素对PM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J].
汤羹 ;
马宪国 .
能源研究与信息, 2016, 32 (02) :71-74
[6]   2015年12月气流轨迹对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和分布的影响 [J].
朱书慧 ;
周敏 ;
乔利平 ;
李莉 ;
楼晟荣 ;
严茹莎 ;
王红丽 ;
陶士康 ;
陈长虹 .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 (12) :4285-4294
[7]  
泰州市姜堰区PM_(2.5)污染特征分析.[J].卢璜;.污染防治技术.2016, 02
[8]   2013年12月初长江三角洲及周边地区重霾污染的数值模拟 [J].
李锋 ;
朱彬 ;
安俊岭 ;
康汉青 ;
高晋徽 ;
刘璇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7) :1965-1974
[9]  
南京北郊秋冬季相对湿度及气溶胶理化特性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J].于兴娜;马佳;朱彬;王红磊;严殊祺;夏航;.环境科学.2015, 06
[10]   基于卫星遥感和地面观测资料的霾过程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一次严重霾污染过程为例 [J].
刘璇 ;
朱彬 ;
侯雪伟 ;
陈烨鑫 ;
李锋 ;
康汉青 ;
高晋徽 .
中国环境科学 , 2015, (03) :64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