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电针刺激“曲池”和“足三里”对大鼠脑梗死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21
作者:
宿宝贵
潘三强
吕来清
郑发武
唐福星
刘斯润
机构:
[1] 暨南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2] 暨南大学电子显微镜室
[3] 暨南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电针;
脑缺血;
脑梗死面积;
超微结构;
形态学观察;
大鼠;
D O I:
10.16098/j.issn.0529-1356.2005.04.016
中图分类号:
R245 [针灸学、针灸疗法];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对脑缺血大鼠脑梗死面积和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治病疗效和机理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脑梗死模型,用MRI、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电针后,模型大鼠脑梗死面积及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及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RI显示电针组大鼠的梗死区面积比对照组的明显缩小(P<0·01);光学显微镜下,电针1d组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形态的缺血性损伤与对照组1d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针组7d与对照组7d相比,细胞损伤程度和受损细胞数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电子显微镜下,电针组缺血边缘区的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如腺粒体的肿胀、嵴的破坏及核蛋白体变性程度均比对照组轻。结论电针穴位刺激能减小脑梗死面积并对梗死边缘区神经细胞提供一定的保护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403 / 406
页数: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