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关税壁垒:理论与现实的沿革和变迁

被引:6
作者
谈民宪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关键词
非关税壁垒; 自由贸易; 贸易保护; 政策工具; 科学合理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741.2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研究贸易保护政策与贸易壁垒的缘起,不同历史时期非关税壁垒的作用特点及双重性分析,当代国际贸易壁垒重点的转移趋势,非关税壁垒形式及内容演变对中国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的影响等四个方面的问题。[1]世人崇尚的自由贸易理念是否会忽视不同国家经济社会的不同特质,而坚持此种理念的实际结果又是否会使一些国家受益而使另一些国家受损呢?[2]没有哪一个国家打算用所谓超越国家利益的泛全球化的“道德观”或者“责任感”来一成不变的约束自身的行为。[3]不同的利益群体竭力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4]全球化的经济和“地方化”的政治之间总是存在某种紧张关系的。[5]关键在于认识和掌握某些种政策工具,并在国际认定的框架和程序内熟练合理的借鉴利用。最低的目标应该是使中国的总体贸易保护水平与做法和全球适用通行的接轨。
引用
收藏
页码:117 / 122+128 +12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现代三大经济理论体系的比较与综合[M] 樊纲著; 上海三联书店 1994,
[2]  
西方的智慧[M] (英)罗素(Russell;Bertrand)著;瞿铁鹏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3]  
对外贸易论[M] [日]小岛清 著;周宝廉 译 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7,
[4]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M] (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FriedrichList)著;陈万煦译; 商务印书馆 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