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欧伯格菲案背后的权利哲学

被引:2
作者
涂四益
机构
[1]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同性婚姻; 宪法权利; 卢梭主义; 政治进程;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5.06.010
中图分类号
D971.2 [];
学科分类号
0301 ;
摘要
欧伯格菲案的多数派意见将婚姻定义为国家认肯的一对伴侣的自愿结合、坚持司法机关有权在关系到社会根本价值的问题上创设新的宪法权利、和政府可以成为个体权利的构成性因素,这些都体现着卢梭的共同体观念,而与洛克的国家与社会间的严格两分法保持距离。除了价值的规定性之外,宪法权利的确定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这使得在个体权利观念还非常贫弱但总体上已经进入现代社会的中国,虽然对同性婚姻权的呼声会日渐强烈但其实现却道路漫长。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民权公约评注.[M].(奥)曼弗雷德·诺瓦克著;毕小青;孙世彦主译;.三联书店.2003,
[2]  
社会契约论.[M].(法)卢梭(J.J.Rousseau)[著];何兆武选编;.商务印书馆.2002,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马克思;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编.人民出版社.1972,
[4]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恩格斯 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 译.人民出版社.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