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浪在黄河三角洲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35
作者
李平
朱大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2] 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国家试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波浪作用,泥沙运动,临界水深;
D O I
10.16562/j.cnki.0256-1492.1997.02.006
中图分类号
P731.22 [波浪];
学科分类号
0707 ;
摘要
本文应用1987年在黄河海港以北7m水深处观测的9个月波浪资料进行统计研究,以揭示波浪在三角洲形成中的作用。研究表明:(1)波浪对水下三角洲海底泥沙的再悬浮力是比较大的,一年中约有144天时间,波浪使12.5m水深以内泥沙启动,5m以内的泥沙发生位移。(2)波浪作用的沿岸相对输沙力,北岸向西、东岸向南,输沙力北岸大于东岸,且随着三角洲的前积淤进,这种差异在逐渐增大。(3)该区强浪向为NE,次强浪向为NW,波能的合成方向为46°7′,波浪这一分布特性对向东北方向开口的尾闾河道排沙不利,对向北开口的尾闾河道次之,对向东开口的尾闾河道排沙最为有利。结合海区潮流分布格局,建议在人工整治时,河口以向东向开口为佳
引用
收藏
页码:40 / 47
页数:8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