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 条
免耕稻田田面水磷素动态及其淋溶损失
被引:8
作者:
通乐嘎
[1
,2
,3
]
李成芳
[1
,2
]
杨金花
[1
,2
]
汪金平
[1
,2
]
曹凑贵
[1
,2
]
吴海亚
[4
]
梅少华
[5
]
梅金先
[5
]
翟中兵
[4
]
机构:
[1] 农业部华中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3] 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
[4] 武穴市大法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5] 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
来源:
关键词:
免耕;
稻田;
田面水;
渗漏水;
磷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3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