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耕稻田田面水磷素动态及其淋溶损失

被引:8
作者
通乐嘎 [1 ,2 ,3 ]
李成芳 [1 ,2 ]
杨金花 [1 ,2 ]
汪金平 [1 ,2 ]
曹凑贵 [1 ,2 ]
吴海亚 [4 ]
梅少华 [5 ]
梅金先 [5 ]
翟中兵 [4 ]
机构
[1] 农业部华中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
[2]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3] 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
[4] 武穴市大法寺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5] 湖北省武穴市农业局
关键词
免耕; 稻田; 田面水; 渗漏水; 磷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稻田田面水和渗漏水的淋溶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是免耕+不施肥(NT0)、翻耕+不施肥(CT0)、免耕+复合肥(NTC)和翻耕+复合肥(CTC)。结果表明,施磷肥显著提高稻田田面水以及渗漏水各形态磷浓度。施磷肥2d后田面水总磷(TP)浓度、颗粒态磷(PP)浓度和溶解磷(DP)浓度即达到最大值,此后由于水中颗粒或表土对田面水磷素的固定,磷素的淋失,水稻生长吸收及前期的稻田排水和灌水稀释,1周后迅速降低并趋于稳定;渗漏水TP浓度和溶解磷(RP)浓度在施磷肥2d后达到最大值,渗漏水TP浓度在施肥后一个半月达到最低值,而渗漏水RP浓度在施肥4d后就降低到最低值。处理NTC田面水TP、DP与PP显著高于处理CTC,而处理NT0与处理CT0之间无差异;与翻耕相比,免耕不影响渗漏水TP与RP浓度及磷下渗淋失。对田面水磷素及渗漏水磷素变化动态分析表明,施磷肥后的1周左右是控制磷素流失的关键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527 / 53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稻鸭、稻鱼共作对稻田P素动态变化的影响 [J].
李成芳 ;
曹凑贵 ;
汪金平 ;
展茗 ;
蔡明历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9, 18 (02) :126-131
[2]   江汉平原地区潮土水稻田面水磷素流失风险研究 [J].
周萍 ;
范先鹏 ;
何丙辉 ;
刘宏斌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7, (04) :47-50+116
[3]   两种水稻土磷素渗漏流失及其与Olsen磷的关系 [J].
李卫正 ;
王改萍 ;
张焕朝 ;
曹志洪 ;
艾畅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3) :52-56
[4]   施磷对稻田土壤及田面水磷浓度影响的模拟 [J].
周全来 ;
赵牧秋 ;
鲁彩艳 ;
史奕 ;
陈欣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10) :1845-1848
[5]   黄壤旱地-水系统中磷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J].
刘方 ;
罗海波 ;
舒英格 ;
刘元生 ;
何腾兵 ;
龙健 .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01) :118-124
[6]   水稻田面水中氮磷素的动态特征研究 [J].
金洁 ;
杨京平 ;
施洪鑫 ;
陈俊 ;
郑洪福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2) :357-361
[7]   川中紫色土旱坡地磷素的输出特征研究 [J].
李庆召 ;
王定勇 ;
朱波 ;
刘军坛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6) :97-99
[8]   稻田长期垄作免耕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张磊 ;
魏朝富 ;
谢德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4, (04) :343-348+354
[9]   不同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动物、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J].
高明 ;
周保同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张磊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7) :1177-1181
[10]   湖南水稻免耕直播、免耕抛秧技术的发展前景 [J].
任泽明 .
作物研究, 2003, (04) :174-175